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人文历史 > 法国巴黎拉雪兹公墓:活人城中的死人城

法国巴黎拉雪兹公墓:活人城中的死人城

2010-7-23 17:01:18   网友评论来源:北青网  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巴黎公社墙

  各国名人偏爱拉雪兹

  从公墓入口的管理处,拿到墓地的名人名单,你会渐渐地发现:英国作家王尔德(OscarWilde),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(Rossini)、贝利尼 (Bellini),波兰钢琴家肖邦Chapin ,美国舞蹈家邓肯IsadoraDuncan ,美国现代作家斯泰因 (GertrudeStein)、赖特(RichardWright)都栖息在这座墓地里。

  这让人想到,城市是否国际化,不但要看外国活人来不来、住不住,还要看外国人死后的灵魂留不留。

  可是这样的城市,现在的世界上已不多了。好多世纪以来,巴黎一直保持着“有容乃大”的风度。它能够让外国人生前死后都喜欢留在这里。怀才不遇的艺术家、退休的好莱坞明星、愤世嫉俗的不同政见者、政变中下台的政客,无不想到了巴黎。

  三十年前的中国有一句话:一个人的出生是不能选择的,但他的前途是可以选择的。换过来说:一个人生在什么城市是偶然的,但葬在什么城市是可以选择的。世界上有许多外国人,选择葬在巴黎。选择了巴黎,就选择了自由的生活。这是巴黎的意义,拉雪兹神父公墓的意义。

肖邦墓前终年都有鲜花

  演奏音乐的园地

  弗雷德里克·弗朗西斯克·肖邦,年轻的音乐家的墓碑前方刻着他的侧面头像浮雕,下面是他的名字和生辰,墓碑上方是一座裹着轻纱,披散着秀发,悲戚地垂头低吟的少女雕塑,少女的手中插着一枝来凭吊肖邦的人送的红玫瑰,在他的墓地前面,令人禁不住在缅怀这位音乐家的身世和那些耳熟能详的乐曲,他与比他大6岁的女作家乔治·桑的爱情传奇,他那些才华横溢的钢琴奏鸣曲,他的敏感、细腻、丰富又强烈的诗意……一群女孩围在肖邦的墓旁拍照。

  肖邦死时才39岁,在这些少女心中,他永远是那么年轻。

  欧仁·鲍狄埃,《国际歌》的作者,我们从小到大都是唱的这首歌,他的墓地是必须要看的。墓地在95区,墓碑很特别,是一本打开的书,书页的左边刻着他的生辰 (1816-1887),右边是国际歌的歌词:“英特纳雄耐尔,就一定要实现!”地图上的介绍说他是一个革命者。

拉雪兹公墓:活人城中的死人城
鲍狄埃墓

  从社员墙折回公墓内的骨灰堂,那里有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和现代舞的鼻祖邓肯的墓。密密麻麻的骨灰盒都镶嵌在骨灰堂四面的墙上和地下室。邓肯所在的号码是 6796号,在地面上的一层,只要根据序号找过去,很容易就找到了。邓肯的墓碑是30厘米见方的一小块黑色大理石,墓碑左上方不知道是用什么材料镶嵌着一枝白色的花,小小的一块碑的旁边有人刚送了一盆红色不知名的小花,上面放着一张卡片:“TODUNCAN”。邓肯使世界各国惊醒而皈依一种新的宗教,她激情喷薄的现代舞给人无穷的遐想和力量。她是令人敬仰的女人,一个有思想的永远美丽的女人。没想到她只是拥有一个小小的墓碑,但在热爱她的人心中她是不死的。

  人生中有些出神入化的时刻,特定的时间和地点,当前偶然获得的感觉使过去重现,在拉雪兹公墓里,在一个个熟悉的伟人墓前,曾经很遥远的人,现在一下子捆在我身边,我觉得自己在跟他们对话,在我的生活的各个阶段,他们总是出其不意地来到身边,用他们天才的创造,把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。

   [编辑:逯博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巴黎  公墓